![](/skins/pc//images/logo.png)
2025年1月7日,中国能源化学工会组织的“传承工业文化 弘扬工匠精神”主题文化建设交流活动在中国煤科集团煤科院(北京)开展。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南露天煤矿(以下简称南露天煤矿)作为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矿业行业)名录成员单位之一,受邀参加活动并作交流汇报。
会议交流期间,南露天煤矿党委书记潘利作了交流发言,对企业的历史背景、工业文化遗产优势、企业文化特色以及职工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介绍,并与与会单位对企业历史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霍林河矿区一号露天矿是南露天煤矿前身,始建于1976年,我国自行设计、自主施工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当时,3500名民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浩浩荡荡挺进草原,创业者们以“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不建成霍林河大露天心不甘”的顽强意志和“明月当灯风擦汗 雪煮碴子作美餐”的乐观精神抗严寒、斗酷暑,艰苦奋斗,任劳任怨。1984年9月1日,霍林河南露天煤矿一期300万吨正式移交投产,为国家完善东北地区火电产业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的发展脉搏里,不仅流淌着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也涌动着煤炭工业报国爱国的伟大情怀,是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典范。
如今,南露天煤矿已经成为一座年产能达2000万吨的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企业坚持把培育文化人才作为文化建设“培根铸魂”工程的抓手,持续开展劳模工匠评选、劳模宣讲、劳模事迹宣传等活动,涌现出全国工人先锋号1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北疆工匠”“科尔沁工匠、能工巧匠”11人;依托健康企业、职工之家、职工小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四好”班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工作,企业逐渐形成了立体式建设格局。近年来,南露天煤矿先后获得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煤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先进会员单位 双十佳煤矿、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内蒙古自治区健康企业等多项荣誉。
本次交流活动,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中国煤科集团、煤炭系统部分在京央企,以及9家工业文化遗产单位共同参加。通过交流,南露天煤矿进一步明确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企业更好地融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布局、助力地方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下一步,南露天煤矿将继续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建设活动,团结引领南露天煤矿广大职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