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也是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王健在其短视频账号的首页上,这样介绍着他的创作理念。今年刚毕业的王健有一项特殊的手艺——微缩模型,而他创作的不是飞禽走兽,也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每个人童年记忆中的家乡。
2024年11月30日,在呼和浩特市祥和苑北侧,记者见到了这位腼腆“00后”大男孩。一提起微缩模型,他立马来了精神,自信的说:“我这项手艺是呼和浩特市独一份!全国也没几个会的。”据王健介绍,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做手工,大学期间学的是设计专业,在大二的时候偶然间接触到了微缩模型,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梦想,上学期间他就开始上手制作微缩模型了。
记者来到王健的工作室时,引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微缩小院,有东北的雪乡、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和内蒙古的农家小院等等。王健说,目前他已经做了20多套风格各异的微缩模型,每一套微缩模型都要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包括涂装和电路。随后王健给记者演示了北京四合院的模型,随着王健按下开关,四合院的灯光渐次亮起,俨然一幅四合院的夜景灯光图。
一件微缩模型的工序有测量尺寸、比例换算、画图、裁剪雕刻、拼装、上色和做旧。王健说:“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裁剪雕刻、上色和做旧。”裁剪雕刻需要将细节做到极致,将雪乡屋顶上的雪花都要做到逼真;上色则需要参考客户提供的照片、查询相关资料,尽量还原童年记忆中家乡的颜色;做旧就是王健的微缩模型能给人记忆滤镜的秘密所在了,他要调配一种特殊的颜料,涂抹上这种颜料,崭新的房屋模型仿佛瞬间经历了20年岁月的洗礼,俯仰之间皆是时光凝结的味道。这个小伙子还有两副面孔:当坐在电脑前测量尺寸比例换算时,他是精细的设计师;当裁剪雕刻、上色时,他又是充满巧思的手艺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来自呼和浩特市的客户。”王健回忆说:“他对我说,他家乡的老房子已经拆迁了,希望我能做出微缩模型,留住一点家乡的记忆。这个模型做了一个月的时间,当客户收到模型的时候,他兴奋地说:‘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家乡’,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我对模型制作这份工作特别满意,既能帮朋友制作模型,我自己也乐在其中。”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王健十分愿意为自己的热爱奉献精力和时间。
采访结束时,他有一句感言想分享给所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一直坚持下去。”内蒙古晨报晨网▪速闻新闻记者 王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