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官方网站 24小时记者帮您热线电话:0471-9679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47967967
您当前的位置: 晨网>>文章>>文化

风筝非遗传承人尹建国:竹骨纸鸢间的匠心与传承

时间:2025年04月09日 编辑:王海清 来源:晨网

1744013455588pppl(1).jpg

尹建国展示风筝。

  内蒙古晨报晨网ㆍ速闻新闻记者 赵璇

  风筝,古称“纸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手工艺与民俗文化的完美融合。它以竹骨为架、丝绢为衣,承载着人们对天空的向往,更凝结着历代匠人的智慧与巧思。

  4月6日,记者在大黑河军事文化乐园专访了赛罕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尹建国,走进中国传统风筝制作的非遗世界,探寻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故事。

  三十载热爱铸就技艺根基

  尹建国幼年时被风筝精妙的制作过程所吸引,将风筝制作做为自己的爱好,逐渐自己开始模仿制作,不断钻研学习,并成为传统风筝制作的传承人,坚持至今已有30余年。

  风筝的制作过程蕴含了诸多复杂的工序和精妙的巧思,有时一只复杂的风筝甚至要耗费上百天的时间。制作风筝带给了我快乐,生活中逐渐沉淀、心态上心平气和,现在风筝已经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尹建国坦言,那些在工作台前打磨竹条、调试平衡的日夜,不仅练就了精湛技艺,更让他读懂了“传承”二字的分量——传统技艺的延续,始于热爱,成于坚守。

  十道工序里的极致匠心

  尹建国向记者介绍,风筝的制作过程需要10道工序左右。制作一个风筝之前,要预先设计构思风筝的尺寸和造型。其次,材料的选择要严谨。制作风筝的骨架需要耐用性高且柔韧性好的竹条;风筝的纸张要选择质地轻薄且柔软的纤维纸;放飞风筝的线需要强度高且耐磨的丝线或麻线;绘制风筝图案需要色彩持久的绘制工具及颜料。

  尹建国还指出,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竹条的选择。竹条的生长周期要在5年以上,且最好选用壁厚约3到5毫米的竹子削制竹片。从选材到绑扎,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方可制出一只精美的风筝。

  采访中,一只精美的“美猴王”风筝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图绘主用黄蓝两色,一双火眼金睛炯炯有神,蓝色披风随风摇曳,宛如真的美猴王腾云驾雾。勾勒、绘制、绑扎,这只小小的风筝倾注了尹建国一个月的心血,饱含了他对风筝制作的无限热忱

  当传统技艺遇见时代新风

  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技艺的传承。作为传统风筝制作的传承人,尹建国肩负着传承使命,通过种种举措守护并传承这项技艺。在工作室举办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制作过程;参加风筝艺术节,现场制作风筝。“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如何在保留传统风筝民俗文化的同时,将现代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做出年轻人也感兴趣的风筝。”尹建国说道。

  传统风筝制作,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民族文化的代代相传。珍视非遗文化传承,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让风筝承载着中华文明翱翔于天空之际。


线索征集:内蒙古晨报现面向社会各界朋友征集新闻线索,热烈欢迎大家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471-967967/18947967967,分享您身边的新闻。